智能建筑的运维问题已经存在很久了,原因很多。一方面,智能化系统使用率、发挥效用不高,在工程环节,遇到问题没有法律依据,没有以合格的工程进行移交;另一方面,物业公司的体制机制和人员实力也亟待提升,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,物业管理起步也就是近几十年的事,好多空白点,体制机制也在逐步完善,再加上建筑功能内涵的东西越来越多,物业要实现新的发展还需要一个相当的过程。我们认为,这个工作要做好,首先智能建筑行业从工程建设角度通过设计院、系统集成商、专家共同努力,把一个合格的工程移交给我们的最终用户,同时最终用户要提高运维人员的素质把我们移交的工程管好,使其真正地长期地发挥作用。尤其当前国家号召生态节能、低碳等,物业管理当中要体现这些方面的东西,我们智能化系统是占有很大的优势,这个优势当中,手段给你了,恰恰是你用不好这个优势和手段,这样的运维是失败的。我们搞智能建筑的目的是为了实用,就要发挥效用。《规范》能够纳入编制议程也是经过多方面努力,从主管部门来讲,管理规范一直比较薄弱,有强制性的或有力度的管理规范很少。《规范》也是迫于智能建筑行业现实问题的存在,我们做了多方面的工作,去年得到了他们的认同,今年正式编制,这是我们行业及最终用户有法可依的一个文件,我们要通过《规范》解决几个方面的问题:一要促进工程环节的工程合格,有了《规范》以后,将来工程的移交应该是合格的工程,提交的条件不满足,工程就不能移交,对从设计、施工、安装、检测等整个过程是一个促进;另一方面,智能建筑运维管理技术性的法律依据没有,将来这个文件出来以后,就可以指导管理者进行规范管理,把管理质量水平真正上新台阶,当然,管理不能仅仅依靠技术标准,但肯定还有建章立制一些其他东西,相关的制度来进行协同,共同促进运维管理水平的提高。另外,我们未来的物业管理要走社会化分工的路子,我们认为技术服务外包机制。为什么要这么提呢?从物业人员的结构来讲,从管理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,基于物业各方面待遇偏低的局面,很难有高素质的人才在这工作,没有充足的资金也养不了高素质人才,人才素质偏低,纳入人才有限,现在这么多智能化系统、这么多专业,现在的运维人员,叫楼宇管理师也好,专业面还是不够深,要管好若干智能化系统还是有困难的,我们认为未来要走社会化分工,外包给专业公司,让其分担这方面的工作,专业公司从工程经验到运维人才比较齐全,素质也比较高,续签维保合同,对本身工程的各个系统比较熟悉,继续让他们做维保,能保证系统正常运行,发挥作用,这是第二方面的问题;第三,将来的服务外包机制也是要依从一个标准进行衡量,服务质量的问题,这也是标准要体现的,此次研讨会目的是要充分了解智能建筑的现状,特别是物业公司所管的项目当中,他们对智能建筑的一些管理经验,存在的问题,以后改进的意见和建议,我们想听取各地的意见,使《规范》的编制定位比较恰当,然后使大家认同,执行的很强,也能够产生效果。当然,《规范》编制当中,可能涉及到工程过程的各个环节,产品商也好,集成商也好,运维公司也好,物业公司也好,都涉及到,希望在座的各位两道、专家、企业代表多提意见和建议,把《规范》内容进一步充实好。 (责任编辑:admin) |